骨折,還有另一種選擇!
骨折復位後,將固定器架好,醫師會依照病患受傷部位的情況,酌開口服藥,由於剛受傷,傷患部位多見瘀青腫脹疼痛,所以剛開始的藥物,會先以消退瘀腫,減輕疼痛為主,至於促進骨質生長的藥物,一般會在7-10天之後,漸漸給予。
施行骨折復位術的當天,是最痛的一天,一般而言,疼痛會於第二天起逐漸減輕,如果是小型骨骼發生骨折,疼痛的狀況較小,大型的骨骼發生骨折,疼痛也會較大,只要骨折固定的確實,疼痛是最先消失的症狀。
疼痛消失後,瘀腫還會持續一段時間,至於持續多久,要看瘀血量的多寡決定,瘀血量多,患處一大片又青又紫,甚至紫黑色,這種瘀腫消的很慢。若是淡的青色,小小一點範圍的瘀腫,消退的就很快。
剛受傷的這一段時間,建議多吃清淡飲食,一方面清淡飲食有助瘀腫的消退,另一方面,初起生長的骨細胞,對骨骼恢復,關係很大,吃的太營養,骨骼會長得很醜,清淡飲食可使初起骨細胞緊密排列,癒後功能恢復較好 。
被架上固定器後,行動一定多所不便,雖然如此,患者絕對不可自行取下固定器,否則骨折的位置又有可能移動走位,這麼一來,所有先前的努力,將前功盡棄。就算沒取下固定器,有的患者會把靴型石膏當鞋踩,有的患者則把護木夾板當支架,持續搬重工作,或者因為悶熱,把繃帶拆掉幾層,固定器因壓力不夠而滑動,這些也視同移動或損壞固定器,也會對骨折造成二度傷害。
慢性期﹝骨折後第10天,到骨折癒合﹞
骨折第二天起算,約7-10天即進入慢性期,這時期最大的特徵就是病情穩定下來了。經過急性期的治療後,慢性期比較需要注重調養,這時侯斷裂的骨頭開始生出新的骨細胞,修補斷裂的部分,只要悉心照料,骨折的復原將會又好又壯。
新的骨細胞,是黏稠狀的,一點也不堅固,必須要有鈣質的灌入,才會增加硬度,所以大量補充鈣質是絕對必要的。一般而言,身強體壯的人,只需增加高鈣飲食就差不多了,但是老年人、腸胃功能不良的人,體質孱弱的人,還要另外服用增鈣補充劑,這樣才可以讓骨折平安復原。
到了慢性期後段,在換藥的過程中,我們會開始給予熱敷及初期復健,一則改善血液循環,一則使僵硬的狀況改善,對於骨細胞的生長,及往後的復健治療,有很大的幫助。 骨折固定支架,雖然已經不必約束得很緊,但是仍要穩固的架在骨折的位置,而且還要小心保護,避免再度碰撞,跌倒等傷害。
恢復期﹝骨折癒合起,到功能恢復﹞
經過再度X光確認,骨折已經癒合,就進入恢復期,既然骨折已經癒合,固定支架就會拆除不用了,接下來要作復健治療。復健治療的目的,是要使受傷的部位恢復原有的功能,如果是關節,要做到能夠屈伸旋轉,如果是肢體中段,非關節部位,要做到肌肉柔軟有彈性。
復健治療的步驟,要先作熱敷,時間約15-20分鐘,熱敷完成後,開始局部舒筋按揉,力量慢慢加重,增加肌肉與肌腱的血流量,對僵硬與腫脹有幫助。
按揉後,肌腱柔軟了,就要開始訓練關節。剛結束固定治療的關節,是非常僵硬的,對於平常習以為常的動作,如屈伸、旋轉、拿重、站立、走動等等,都感到非常困難,這段時間的治療目的,就是要恢復原來的功能。我們會強迫關節作些活動,患者可能會有疼痛感,我們會依照患者的承受狀況,慢慢增強訓練的強度,讓關節的活動角度、負重程度能慢慢增強,最後完全康復。
恢復期的時間,會依患者的狀況不同,而不一樣,一般來說,年紀輕、體力好,狀況佳的患者,恢復期的時間短,約7-20天;相反的,年紀大、耐受度差,體力衰弱,狀況不好的患者,恢復期的時間會比較長,有的病人藥2-3個月才能結束。這個時期已經可以恢復正常飲食,對於受傷的部位,自己也要有是量的活動,才不致發生僵硬萎縮。
骨折復健 最怕意外之後的意外
在我們外科病房中,骨折的病人是最常見的疾病,約佔了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左右,一般而言「骨折」通常都是發生在--意外。
骨折要小心後遺症
常常不小心發生了車禍造成骨折、或者是運動時不小心受傷、尤其是老人家一跌倒就發生了骨折,雖然骨折是一個大家常聽到的疾病,也因為是常常發生又不會立即危害到生命,且需要較長期康復時間,所以就忽略骨折的照護,因此又不小心造成了許多後遺症,如:感染、癒合不良、關節僵硬、肌肉萎縮的症狀等等,所以如何防範意外之後的意外發生,就要好好重視骨折的復健之道了。
開放性骨折較麻煩
當意外發生時,骨頭遭受到外力的重擊,造成傷害時,我們骨科醫師會根據臨床檢查結果、及X光片等理學報告結果,來判斷對骨折的處理方式。通常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:
- 骨折斷端兩邊骨頭未移位,只出現裂痕。這樣我們可以使用石膏固定三到六週。
- 骨折合併骨頭移位時,可使用骨內鋼釘、鋼板固定或者是骨外固定器來加以治療。
- 骨折已經插出皮膚,造成開放性傷口,這種情況比較麻煩,需要先控制傷口感染的情況,再來治療骨折的問題。
術後復健先冷敷
在醫師精心治療之後,我們的復健之道才正要開始,首先是
1. 冷敷或熱敷:在受傷或手術之後兩天內,可以先採用冷敷(用冰枕敷每次20分鐘),可以減輕疼痛及出血的情況,兩天後可以採用熱敷(可用溫水40℃~43℃及毛巾濕敷或浸泡溫水約20分鐘)用來增加血液循環減輕腫脹,也可以使得肌肉及關節鬆弛。
2. 按摩法:我們可先擦上乳液或嬰兒油,以雙手手掌或手指平按,用平穩長而慢、有節律的、由遠心端往近心端推動,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,可以緩解肌肉僵硬。
補充營養康復更快
3. 運動:可以預防肌肉萎縮、維持關節活動度及肌肉強度,簡單來說床上的復健運動,可以依關節的活動度活動,例如:腕關節可以做旋轉及上下的運動,每天至少做兩次,每次作5-10下,切記,若有疼痛或其他不舒服時不要勉強做,應立即停止。
4. 飲食:可以用來補充流失的營養及促進骨頭及傷口的癒合,要攝取足夠的熱量,成年人一天的熱量約在1600-1800卡路里﹔可以多增加蛋白質攝取如:魚、肉、蛋、奶類等,尤其是鈣質(小魚乾、葡萄乾、芝麻、紫菜等)及維生素D(曬太陽)要多多攝取,還要減少喝咖啡、喝濃茶、抽煙、喝酒等不好的習慣。相信只要病人及家屬配合、執行以上四點的觀念,骨折會恢復很好,早日回歸正常生活。
(本文作者 / 平等院區三樓外科病房 陳美秀護理長)
骨折術後復健
《骨折術後復健不可少》
圖一 |
圖二 |
圖三 |
圖四 |
除可訓練肌力,還可促進患處新陳代謝,有助復原。
圖.文/游耀東
許多騎士發生車禍後,常見挫傷造成上臂肱骨或橈骨,以及尺骨骨折。一般骨科手術會以骨釘加以固定,但固定後,常發生患者因害怕活動,而造成手臂肌肉萎縮及關節粘黏,增加日後復健的困難度。
其實術後保護期就應該漸進地進行等長收縮運動,除可達成訓練肌力目的,還可增加患處的幫浦效應,促進新陳代謝,對於受傷部位的幫助可不小。
當患者過了保護期,或為輕微骨裂(非嚴重複雜性骨折),應該及早開始一些簡易的復健運動,藉由一些簡單的動作,儘快回復正常的肌力。
●等長收縮運動:在最大保護期,可以抬高患肢,手握軟球,做握拳動作,使手臂也一起收縮,但手臂維持在原來的角度(圖一)。
●等張收縮運動:過了保護期或輕微骨裂者,可藉由簡單的彈力帶,在受限範圍做等張收縮及緩慢放鬆,可增加伸直及彎曲角度(圖二)。
●恢復期藉由彈力棒快速擺盪運動,強化手臂肌力及肩關節穩定度(圖三),改變動作運用彈力,達成重量訓練的目的(圖四)。
要特別提醒的是,雖然運動有助於患處恢復,但過度及過強的運動容易造成運動傷害,所以建議尋求你的治療師,給予適當的運動處方。
(本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物理治療師)
轉貼自~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7/new/nov/20/today-health1.htm
骨折復健 時間是最好醫師
|
2007/05/11 |
【聯合報/簡文仁/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】 骨折受傷後不管有沒有開刀打鋼釘鋼板,大多會打上石膏固定,等骨頭癒合,依不同受傷的部位、嚴重度、病人的年齡和體能,會有不同的期限,平均約需6~8個星期。不少骨科醫師關心骨頭長得好不好,病人的生活功能好不好、滿意度高不高,常無暇顧及。 身為物理治療師,常會碰到這類關節僵硬、肌肉萎縮、手不能抬、腳不能走的病友,甚至已過了一年多,還走路一跛一跛地受苦著,必須一點一滴地辛苦復健,來活化他們的關節,強化他們的肌力。更重要的是,矯正異常的步態,恢復受創的心靈,讓他們有信心回復往日的身手,脫離目前不方便的生活。 重點是如何活化關節?強化肌力?矯正步態?很多醫師可能認為這沒什麼,自己回去泡泡熱水,做做運動就可以了,時間久了,自然就會好,偏偏有些人就是怕痛不敢動,怕動錯了反傷筋骨,惡性循環下來,才會拖到一年多還好不了,甚至跛成了習慣而不自知。 治療師的介入,可以了解骨折的癒合情形,關節的承受能力為何?可以施多大的力量下去,讓病友放心去動,並處理疼痛的問題,瞭解不正常步態的關鍵點在哪裡?如何矯正?如果骨折好了,但手不能抬、腳不能走,或抬不高、走不好,相信也是有遺憾的,所以完整的治療,應該包括正確的物理治療。 時間是最好的醫師,很多的傷病要好起來,是需要時間的,是急不來的,但是,也不能空等待,想等它自然好。遇有骨折的朋友,記得提醒他一下,有沒有好好做物理治療? 骨折後的處理與復健
個案(A)六十五歲之女性,跌倒後手腕處腫脹動彈不得,經醫師診斷後為遠端橈骨骨折。
個案(B)二十五歲之男性,上班途中發生擦撞車禍,導致小腿脛骨骨折。
個案(C)九歲小二男生,在學校拉單槓時跌落,手肘肱骨近端骨折。
常聽到骨折的病人說:「醫師,我的骨頭斷了,怎麼辦?會好嗎?要開刀嗎?找拳頭師傅會比較好嗎?」
骨折造成的創傷幾乎都有外傷,基本有擦傷、挫傷、瘀傷、但也有骨折會無外傷且看不出來。骨折的原因有很多,大致上可分為疲勞性骨折,常因長期過度使用導致骨頭發生裂痕,好發於運動員或勞動工作者;外傷性骨折,因外力撞擊而導致骨頭移位,如交通事故、跌落;而病理性骨折乃因疾病的因素或年齡而導致骨質疏鬆,如老年人跌倒或滑倒,這些病人經由骨科專科醫師檢查,儘早進行確切的治療,利用石膏,外固定器,內固定器、釘子、金屬板以及塑膠副木進行復位。為避免造成病人骨折處關節僵硬,軟組織沾黏,肌力喪失,功能不良等後遺症,一旦復位後即開始進入復健期。通常骨折後約三到四周即達臨床上的癒合,但在X光片上還是會看到骨間隙,且骨頭的癒合與年紀也有關係。同樣的骨折在小朋友可能四到六週即完全癒合,但到成年人則需要八到十周,老年人可能花費更久的時間才達到相同程度的癒合。所以骨折的處理重點在於使骨骼重新建立其功能。那麼骨折後的復健治療要做些什麼呢?
以下是復健科常做的處理與復健方法:
1. 控制水腫:骨折後因為斷骨進行復位無法活動,會有肢體腫脹的情形,且腫脹的情形不易消除。可以採患肢抬高超過心臟,輕柔且朝心臟方向連續性按摩,在腫脹肢體冰敷,或使用彈性繃帶纏繞肢體來降低水腫。
2. 控制疼痛:傷口或肢體腫脹會壓迫到痛覺神經末梢造成疼痛,病人一痛就不想動,不動肢體就更腫。可使用電療、短波、超音波等儀器來放鬆肌肉的緊張感,並有研究指出可增進骨骼的癒合。
3. 運動治療:依據病人的情況訂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,運動可增加骨質的增生,減少沾黏,增加循環,降低水腫,對恢復功能多有助益,以下是我們一般治療原則:
a. 緩和的全身關節運動,未受傷的關節一定要動,例如:走動,變換姿勢,收縮肌肉,都可以有效放鬆肌肉,預防肌肉萎縮。
b. 骨折處在可允許的範圍內進行被動的關節活動:輕輕的活動骨折處的關節避免關節硬化及攣縮,更可避免組織沾黏,維持功能。
c. 骨折處的主動關節活動,居家復健運動:當骨折處的癒合達一定的程度時執行,以提升骨折處的功能,恢復關節正常活動角度。
d. 肌力訓練,並提昇關節活動角度到正常範圍。
e. 工作強化訓練,恢復工作,肌力恢復正常。
4. 不要攝取含有咖啡因及尼古丁的食物,以免影養血液循環進而阻礙功能的恢復。
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須與治療師密切配合,時時針對病人情形修正治療計畫,就能達到最大的功能結果。在復健的過程中雖然辛苦,但是只要堅持下去,配合醫療團隊一起走過艱辛的復健路,當收成了成功的果實,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。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